古代对卧室怎么称呼?
古代没有卧室这个概念,因为卧室是一个近代才有的名词。 古代的居室,有堂、有室、有寝、有轩等等。“重屋曰堂”,“前堂后室”; “四面之墙谓之室”; 睡眠的地方称为寝;
“坐北朝南,背有靠枕”,所以睡觉地方前面有的厅堂叫楠榻,也就是现在的榻; “高堂素壁”的堂,有时候也指房屋,比如“回廊庭堂”; 而室,则往往是女性居住或者办公的地方——“内室”“书室”“闺室”和“画堂”等等。
不过无论是堂还是室,都是一明一暗两个空间。 后来有了卧室的概念,是因为床的普及。古人休息,是睡在铺了席子的地面上——这也是现代许多人习惯的睡眠方式。
古人也有床,但更多的时候作为座位或凭几来使用。到了唐代,床开始成为卧室里的主力家具。宋代的《梅窗细草编》里提到:“今人之床,乃古之屏,古之床,乃今之一座。”这里的床,已经相当于今天意义上的床了。
于是,“卧室”这个词也逐渐流行起来。 当然,这些房间的使用方式和今天大不相同。比如说书房,古时称书斋,一般是与卧室相通的。明代文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介绍自己的书房时说:“余居乡石潭之滨……临池之屋三楹,为书屋。”也就是说,他的书房就在卧室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