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挂在卧室好吗?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你对“丹顶鹤”的理解。 从动物的分类上来看,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属于鸟纲的雁形目鸭科,和家鸭、鸳鸯以及游禽中的雁类都属于近亲。 这种关系,在生物学上叫做“属同功异形”。也就是说这些动物虽然外表看着不一样,但是它们之间的基因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认为丹顶鹤就是一种鸟,那么答案很简单。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养一个动物是否得当要看它的生活史和栖息地要求——首先看这个物种的生存现状如何,然后考虑它的生活史中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等)。只有这些方面都满足,这个物种才能在你的居室里平安地生活下去。
以丹顶鹤为例,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该物种目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而按照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顿提出的“五度准则”,当一种生物出现在超过50%的野生动物保护清单上时,就可以被认定为“易危”(Vulnerable),意味着这个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所以,以中国的法律和美国学者提出的概念来看,丹顶鹤是一种“易危”的动物。
然而,我们讨论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地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如果我们把视角更多地放在“人类—动物”关系的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从历史维度上看,人类一直是影响动物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就以丹顶鹤为例。在中国历史上,这种鸟曾经广泛分布于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包括东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但是在近代以后,它的分布却快速萎缩,到如今已经局限于东北地区及周边地区。
是什么在历史上让丹顶鹤的分布范围扩大了?又是什么让它现在的分布区域大幅缩减呢?答案是人为的因素——首先是历代的帝王贵族爱好养鹤,比如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等,都喜欢养鹤;而现代以来的所谓“鹤文化”,更是让丹顶鹤的饲养成为了一种流行。 在21世纪之前,我国每年出产的活体丹顶鹤数量为30-40只,大多都来自黑龙江的巴彦鹤场。不过到了21世纪初,这个数值迅速上升到60只左右,而到2017年甚至达到历史新高104只。
这主要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放开了对丹顶鹤商业贸易的限制。在哈尔滨和佳木斯等地,出现了不少专门从事丹顶鹤养殖的企业或家庭。他们通过大量的捕猎和繁育,使得丹顶鹤的数量迅猛增加。 而随着网络购物和快递行业的兴起,人们甚至可以买到人工培育的丹顶鹤蛋,并在孵化后把它带回去饲养。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鸟类在人群中的普及程度。
当然,有人购买就有市场。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在“捧”着丹顶鹤,所以这些动物才会在“人与动物”的关系层面上让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一方面,我们对动物的保护应该从法律法规等“硬约束”向教育宣传等“软建设”过渡。另一方面,我们要正视人文因素在对某些物种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负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