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通往卫生间叫什么?
这个要分几个朝代去了解了,先秦和秦汉的时候,一般把洗浴的地方称为“浴室”、“浣纱”或者“浴兰”,而厕所则称为“溷”或“厕”(当然这些名称也涉及到了不同的性别,这里就不多讲了)。
魏晋南北朝时候文化界开始流行讲卫生,《世说新语》中有载,王衍(就是“东床快婿”那个王衍)出门必沐浴,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讲究,王衍说,我听说轩辕黄帝一天数次清洗身体,所以我就效仿他。可见这一时期人们对个人卫生是相当注重的,于是厕所开始有一个新的称呼——“清厕”或“净厕”了。(嗯,好像知道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文人群体那么爱洗澡和爱干净的原因了……)
到了唐宋元明,厕所的设置开始逐渐向现代过渡,因为在这些朝代,卫生观念依然很重要,所以厕所的称呼也一直延续着“净厕”这个名字。但这个时候,达官显贵们的厕所可是非常奢华的!在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宋时期的厕所里放置有香炉,还有人专门在厕所里焚香,以祛除秽气。
而平民百姓的厕所则一般建在屋外,由土墙围着,墙上开有个洞,上面盖有茅草(也就是这种建筑形状,才导致了现代有些方言中,仍然将厕所称之为“茅房”)。 明代的厕所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溺器”,据明代宋诩所著《宋氏养生部·溺器部》中载,当时贵族人家,除了室内设有马桶之外,就连马车上甚至船上都会置备一个,以便需要时方便使用,而且必须保持清洁。
看来古代那些文人骚客们虽然“洁身自好”,但在“大小便”这件事上却并不排斥。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古人到底是如何处理粪便的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我也正好知道。
据史书记载,天子诸侯的粪便称为“屎清”,大夫士等级的粪便称为“粪清”;而普通人家的,就直接称“屎”了。
不过古书上也记载了处理粪便的方法——用火烧。
其实这也很正常,在古代没有下水道和抽水马桶的情况下,用火烧是一种最环保,同时也是最有效率的清理方式。 (PS:古代人的粪便还真没少烧,因为还有用来喂马的,如果马吃了含有粪便的草料中毒死亡,那可算是最大惨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