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返碱原因?

芦芊奕芦芊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但经常被人忽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常识,瓷砖在铺贴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预留下缝,所以会有一定的缝隙存在,而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后续更好的勾缝和美观做考虑。但是在地面施工中,一般很少有人给地面开槽的(除了地面安装地暖需要做地暖盘管定位的时候)除非你家的瓷砖或石材铺贴出现了空鼓(即砖和水泥接触面出现分离的现象),否则不会出现“槽”的情况。 而一旦出现空鼓,那么问题就有点复杂了……因为空鼓的地方,地面的水泥砂浆层是处于松动状态的,这样的情况下遇到潮湿环境,就很容易发生泛碱现象。

这里其实就需要注意一个问题了:如果您的客厅/卧室/餐厅铺的是瓷砖,那么一般情况下,这些空间都是不铺木地板的,而一旦铺上木地板,问题就来了——由于地板本身具有一定的含水率,而且地板在铺设的时候,底层需要打蜡密封,这样就在地面形成了相对潮湿的环境。而瓷砖表面是抗腐蚀的,但是瓷砖底下可没有这项优势,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下,瓷砖下部的腻子、石膏等材料可是很容易发生腐蚀情况的。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处理好瓷砖底部,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木地板施工的话,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大家在装修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细节处的处理啊!!!

冼雨潼冼雨潼优质答主

一、返碱机理:

返碱,又称泛盐、起霜等,从理论上讲它属于毛细孔渗现象,指的是水气从低水气压向高水气压运动中所携带的可溶性盐碱类物质沉积在高水气压侧表面的过程。从毛细孔渗及返碱的实际发生过程看,返碱包括了毛细孔渗,但毛细孔渗不一定发生返碱。一般地说,有返碱现象必然有毛细孔渗现象。但仅仅发生毛细孔渗现象不一定有返碱现象。毛细孔渗过程中如果所携带的碱性盐类物质能够进一步在材料表面沉积析出,则发生返碱,否则仅仅发生毛细孔渗过程。因此,返碱机理的解释,可归纳为两个过程,即毛细孔渗和碱性盐类沉积。

1、毛细孔渗过程的解释。

从建筑材料的微观层面看,其内部并非实心的均质体,而是由各种各样的微细物质组成。微细物质之间难免出现间隙和孔隙,其间距和孔隙尺寸决定着水流的渗透过程。

a、毛细孔隙渗透。由于毛细孔间隙的存在并在孔隙内润湿接触角较小,因此产生毛细管吸水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毛细管中水的压强低于大气压强,内外压强差使水沿毛细管上升,压强差越大,上升高度越高。同时,水在孔内作毛细运动时,将把毛细管内可溶性盐碱类物质携带到表面,在表面水分蒸发后,便在材料表面留下难溶的盐碱类物质,即发生返碱;

b、水理石孔隙渗透。由于水理石(岩石裂纹、晶间孔、粒间孔)的存在,而水理石内的物质呈悬浮、溶胶态等胶体存在,因此,在渗透压、扩散等作用下,将产生渗透作用,并携带可溶性盐碱类物质,当水分蒸发后,亦将在材料表面留下难溶的盐碱类物质,发生返碱。

2、返碱过程的解释。

毛细孔渗是可溶性盐碱类物质由低水气压侧向高水气压侧转移的过程。随着毛细孔渗过程的继续,可溶性盐碱类物质在高水气压侧即表面不断积累。由于盐碱类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将形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水分蒸发后结晶,发生返碱。

返碱成分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盐类物质有亚硫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成分,难溶性盐类有碳酸钙、氢氧化钙及硅酸钙和部分硫酸盐类。造成返碱现象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以及部分硫酸盐。

二、返碱机理的实验验证:

由于实验条件所限,采用简单方法验证返碱现象发生过程。在白橡木横截面上涂覆不同浓度的NaOH和Ca(OH) 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表面变化。结果发现;涂覆了10%NaOH和10%Ca(OH)的试样表面发粘,触摸有滑腻感,手按压出现白色粉状物,而涂覆了1%NaOH和1%Ca(OH)的试样表面光滑,未出现白色粉状物。这主要是因为,浓度为10%(质量分数)的NaOH和Ca(OH)溶液在木表面已处于饱和状态,木表面的水分在室内环境中迅速蒸发,造成NaOH和Ca(OH)析出返碱现象。而对于浓度为1%的NaOH和Ca(OH)溶液,在木表面尚处在非饱和状态,未造成NaOH和Ca(OH)析出。以上实验结果,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所提出的返碱机理的两个过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