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卧室怎么摆放?
送子观音,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之一。旧时中国,生育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母亲是否仁慈,直接决定了一个家族人丁是否兴隆;而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其权威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在生育方面的能力。在古代,人们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十分看重。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祈求生育,人们便会向送子观音祈祷。于是,送子观音便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催生”之神。 由于时代的不同,人们对生育的理解也不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送子观音的信仰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母系社会的存在,妇女的地位很高,因此在原始宗教里,普遍都有女阴崇拜的痕迹。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父系社会的来临,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急剧上升,男子成了家庭和宗族的权威,同时,男子也在宗教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这时出现了男性生殖器的图腾——龙、龟等动物。与此相对应,女性生殖器的图案渐渐从图腾中消失。
进入文明社会后,由于文字的出现,人们可以把已经失传的图腾重新描绘下来,供后人瞻仰。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男根图,但女阴图案却很难找到。《山海经》中,只有“美妇人之目如月”的文字描述。晋代画家张僧繇,尽管能用画把龙和乌龟变得活灵活现,但却怕画女阴会招来灾祸,不敢轻易动笔。
隋唐以后,随著道教的影响越来越大,送子观音的图像也开始出现男阳女阴的形态。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述了北宋时的风俗,指出宋人“凡娶亲之前,先迎喜神,谓之‘迎喜神日’,至夜,置酒相贺。盖取《增广贤文》‘吉日吉日良辰到’之语也。”这里的喜神就是送子观音。
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进一步指出,“俗以正月初五日,为迎喜神日……是日,人家妇人莫不梳妆打扮,以为喜神见矣。”可见,在明代初期,送子观音已被视为喜神。
清代顾禄撰写的《清嘉录》则具体记载了苏州地区正月十五元宵节时的风俗:“元夕,神诞。是夜,各门巷口多设香烛花果,供送子观音像,曰‘送喜神’。”这里不仅提到了“送子”,而且也把送子观音与喜神联系了起来。
事实上,送子观音被视作喜神,是因为人们在祭祀或祈祷的时候,往往在纸上画出送子观音的形象,让其充当传递幸福、吉祥的神灵。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送子观音其实代表着人们对生命繁衍和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