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围墙大门一般多大?
这个问题,其实问得有点外行。 别墅,其实是一个泛称,并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建筑类型。我们通常说到“别墅”,其实是指的西式的独栋洋房,这类建筑在西方比较普遍,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兴起。 但是,在古代中国(乃至古代亚洲)是有“别墅”的概念的,只是与现代的“别墅”不同而已。古代的“别墅”,特指官宦人家(即有钱人)在城外修建的私家住宅。
所以啊,古代的“别墅”和现代的“别墅”,在居住功能上没变,但是身份的象征却完全相反——古人说“非士别第不居”,意思是只有穷人住在城里,有身份的贵族都是住郊外的。 古代“别墅”的大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说,东汉时期洛阳城的富豪石崇,他的“别墅”与王恺比邻而居,占地三百多亩,号称“金谷园”,里面有清水池、荷花池、凉亭等,相当漂亮。然而这地方离洛阳城还是有好几里地的。
再比如说,南朝梁武帝萧衍有“别墅”一座,就在都城建康的御道边上,面积也不小。 至于规格嘛~按《邺侯家传》所说,唐朝李泌的“别墅”,门房、厅堂之类一应俱全,不过没有院子,不算很大;而宋朝司马光《涑水记闻》中说,他自己的“别墅”,房子、院墙大小倒是有,但是院子里头只有几棵大树,看着不怎么好看。
当然,富贵人家的“别墅”,肯定不能跟穷人住的宅子比。穷人的宅地,规矩就没有那么多了。元朝陶宗仪《辍耕录》说:“江南多狭斜,皆居巷之两侧……其屋不甚高,而卑湿者十之八九。”意思是说,南方的一些小巷两边,有很多窄小的房屋连成一片,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一样,这些房子的高度都不太高,而且十分潮湿,占了大多数。 那么,古人们的“别墅”和今天的“别墅”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其实主要在于周边环境。
古人们说的“别墅”,是建在城里的私人宅第。它的周边环境是用以区分尊卑等级用的。比如说,官宦人家的“别墅”,周围往往有高大的城墙,里边还有亭台楼阁、假山瀑布之类的景观,用来彰显贵族的身份。
现代人所谓的“别墅”,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它周边的生态环境早已被破坏殆尽。为了营造出一种“别墅”的氛围,现在的新建别墅往往刻意模仿古罗马或欧洲中世纪的风格,带有明显的文化臆断色彩。